中华书局出版的比较好。《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其他版本介绍 除了中华书局版本,还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史记》版本,如商务印书馆的《史记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史记》等。这些版本也有其独特之处,可能包含不同的注释、解读或者附加的资料。但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不能详细列举各个版本的优劣。
权威性:中华书局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在古籍整理和出版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其出版的《史记》版本在学术上具有权威性,内容准确可靠。可读性: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可能会进行适当的注释和解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考证”的形式,补充在三家注后面。尤其是对古今地名的考证,颇为有力。全注全译白话本史记。没有标出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金陵书局底本,无三家注。不过有很多可取之处:注释详细,译文通畅,尤其是吸收了现代史学、考古学等研究成果,在以往三家注基础上做了大量补注。是很好的辅助参考读物。
辛德勇在书中回忆古旧书籍市价的飙升之前,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古旧书市热气腾腾的盛况:“古旧书市的头两年,买书的人不管心里有多么急迫,大多还要尽量保持读书人的斯文和矜持。
〖壹〗、原刻本:这是最初的版本,由曹寅刊刻,是《曝书亭集》的基础版本。《四库全书》本:该版本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是《曝书亭集》的重要流传版本之一。《四部丛刊》影印本:这是通过影印技术制作的版本,保留了原刻本的风貌,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四部备要》排印本:该版本采用排印技术制作,便于阅读和研究。
〖贰〗、弁言是徐复老写的,辛德勇先生《未亥斋读书记》在第57—58页《经传释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一文中已指出其误,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稍微查下便知。辛德勇先生说:“可事实上这次影印的却根本不是什么家刻本,而是一部很晚出的翻刻本,并且大有可能出自书棚商坊,与家刻丝毫沾不上边。
〖叁〗、原刻本:大阪杏雨书屋存有六十九卷。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一百三十卷覆刻本。此外,还有仅存十四卷的嘉祐六年十四行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宋孝宗时期蔡梦弼的《集解索隐》二家注合刻本:一百三十卷本: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九十二卷本:同样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肆〗、初刻于道光十四年,但印本流传很少,所见多是后来的翻刻本,但就是原刻本也有初印后印的分别。由于黄氏后来又作了《日知录刊误》和《续刊误》,通常见到的原刻本都是道光十八年续刊误刻成后的汇印本。
〖伍〗、书籍的手稿或原刻,是书籍版本中的珍稀品种。在古代,书籍的流传过程中,手稿或原刻往往被视为最原始、最珍贵的版本。例如,《南史·萧琛传》中记载,班固的著作三辅地区的老学者们相传为真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陀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b6.cn/zzzl/202508-5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