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应该对这些卖菜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上海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为风控区居民送菜的时候就被告知他们购买的一些蔬菜,很明显货不对版,不是缺斤少两,就是蔬菜的质量是非常差的,跟宣传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团购的根本,还是要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商品价格、服务细节的要求。再好的人脉圈子也是经不起以次充好、漫天要价、服务拖沓等乱象的冲击。社区团购,不是靠脸吃饭,更不是杀熟,而是需要真真切切的将你身边的邻居、朋友当作顾客对待,这样才能够走的长久并得以发展。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除了社区团购,上海各区还给居民发放了多个批次的生活保障物资免费大礼包。发放过程中,一些礼包以次充好,或者选择多次被行政处罚的企业的产品,遭到居民投诉。
〖A〗、疫情之下,蔬菜水果等物资的发放出现问题。很多居民在居家隔离时,除了在网上买菜之外,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靠当地的志愿者送货上门,但由于当地的志愿者在协调调度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居民在未来的3~5天之内都没有蔬菜物资领,引发了居民的愤怒,同时也暴露了疫情之下存在的种种问题。
〖B〗、在吉林省吉林市有一位防疫工作人员坐在一家餐馆门口吃饭,但是没有想到却遭到了餐馆老板的驱赶。因为这位老板觉得这些防疫。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病人,身上肯定是携带病毒的,就算自己没被感染,那也是密集,害怕自己的餐馆生意会受到影响,所以才会选择把这位工作人员给赶走。
〖C〗、这件事背后暴露了疫情防控期间没有根据事情的特殊性考虑特别的处理方式,都是一刀切的情况进行处理。
〖D〗、曝上海疾控人员趁疫情封闭和上级出轨,此事背后暴露出了首先是当事人不尊重对应的婚姻状态,其次是有关人员思想不端正,再者是这样子做容易引发感染,另外是有关家属没有做好相应的家庭和谐关系。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曝上海疾控人员趁疫情封闭和上级出轨,此事背后暴露出的具体问题。
〖E〗、月3日,有网友反映,在河南省某村,一村民从外地赶回家收麦,但是没有48小时的核酸证明收麦受到了阻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关政府部门也给出了这件事也暴露出了我国有些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不足之处。众所周知,五六月份是农村收麦子的季节。
〖A〗、对于团购中哄抬物价的行为,违反者上海将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相应处罚。一般来说会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就会出最高300万的罚款。当然如果情形特别严重,就会吊销营业执照。
〖B〗、若无违法所得,则会受到警告处分,罚款金额在2万元至20万元之间;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能需要暂停经营活动,甚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C〗、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金额为违法所得的5倍以下。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罚款将从10万元起步,最高可达100万元。情节严重的,罚款金额将提升至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D〗、法律后果:由于高某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静安警方已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等待高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综上所述,上海男子囤菜赚百万的行为已构成哄抬物价,并涉嫌非法经营罪。
上海已针对社区团购哄抬物价等出台管控措施,而这对于当地疫情防控具备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压制住哄抬物价的现象,能安抚居民焦虑的情绪,毕竟在疫情期间,大家经济都紧巴巴的,再买上高价的商品,心情只会更焦虑。
而在整个团购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上海监管部门将会继续加强经营者价格行为监管执法,如果在发现社区团购中出现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将会依法进行查处,市民也可以通过12315或者12345进行举报,对举报内容属实的话,将从快从严处理。
所以上海监管部门认为这名商家违反了价格法,而且在疫情期间还在故意哄抬物价,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会对其进行从重处罚。对这名男子违法所得的款项进行5倍的处理,所以共计罚款11,000元。
上海一社区团购蔬菜套餐缩水别查处,这件事我觉得对于商家个人,对于社会的监管以及对个人方面都起着警示的作用。首先,对于商家个人来说的警示就是要诚实经营对于商家来说,在任何时候都要诚信经营,只有诚信经营的商家才会在上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保供工作,既要买得到,又要稳物价。随着上海疫情形势稳中向好,保供工作的焦点从“买菜难”逐步转向价格和质量等方面。 “一开始由于物流不畅、整个供应受到冲击,物价确实不便宜,现在菜价下来不少。”家住上海嘉定一小区的许晶给记者传来几张团购价格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陀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b6.cn/zzzl/202508-58294.html